兰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兰州大学

[切换城市]
兰州站> 兰州教育> 兰州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

甘肃中医药大学

英文名:GANSU UNIVERS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简称:“甘中大”,“甘肃中医学院” 所在地:兰州 院校代码:10735 类型:医药类/考研院校

  • 甘肃中医药大学师资怎么样, 甘肃中医药大学师资好不好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847人,其中专任教师535人,有1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9人荣膺“甘肃省名中医”,8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2人获“甘肃省园丁奖”,20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3人入选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被选拔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被选拔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25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1人,双聘院士3人。

  • 马骏
  • 马骏,男,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药理与毒理学; 研究特色: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影响,揭示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原理以及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中药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成果:  (1)红芪多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荣获2006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三等奖(序号2006-3-09);  (2)复方红芪颗粒剂的研制,荣获2006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二等奖(序号2006-2-07);  (3)安坤种子丸促卵泡发育促排卵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荣获2006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三等奖(序号2006-3-02);  (4)壮肾排毒胶囊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荣获2002-2003年度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2-25/4);  (5)慈菇化脂方治疗脂肪肝临床及实验研究,荣获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编号2005-3-1-5);  (6) 清宫瘤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荣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2004-3-067/6);  (7)红芪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NO的影响,荣获2002-2003年度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2-24/7);  ----罗慧英,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保肝、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国内核心期刊收录7篇。主持参与科研课题3项,在研1项,其中获厅局级二等奖一项。
  • 王亚丽
  • 王亚丽,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9-1983 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学士学位,1995-1998西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2-2005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任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研究生处处长。  方向一 中药材与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本研究方向采用先进的现代分析技术,开展中药材、饮片、中成药的质量标准研究。利用联用色谱仪器,如HPLC-DAD、HPLC-DAD-MS和GC-MS等进行复杂中药指标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结合能有效利用色谱和光谱信息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以建立规范的国际上认可的中药质量控制及评价体系。  利用HPLC-DAD、GC-MS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开展了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和党参的质量控制研究,结合色谱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对不同产地当归药材的研究,首次发现当归药材的质量及其化学特征与其生长的土壤环境和海拔高度密切相关。与甘肃制药龙头企业佛慈制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色谱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研究。  方向二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本研究方向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联用色谱分析仪器,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展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依据现代分析仪器和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可同时进行中药复杂成分的分离分析,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对色谱重叠峰进行数学解析,得到纯色谱和光谱,弥补了色谱仪器分离的不足,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利用HPLC-DAD-MS联用仪器,使用不同电离模式,对当归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色谱指纹图谱分析,实现了当归中部分苯酞类物质的初步定性,并为当归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丰富的信息。利用HPLC-DAD提供的二维化学数据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光谱相关色谱方法,发展了对当归补血汤复方及对应单味药(当归、黄芪)的化学组分归属分析方法。在对当归补血汤复方和单味药化学组分归属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将当归补血汤复方和单味药用于治疗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方向三 中药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科学。中药代谢组学可通过分析中药进入体内后整体代谢物的变化,来研究中药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利用现代分析测定方法,如色谱联用仪器等,结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方法,以高通量实验和大规模计算为特征,完成生物样品所有代谢物的“指纹图谱”。代谢物组学通过研究"代谢指纹图谱"的变化,能更直接地反映体内生物化学过程和状态的变化。代谢物组学在药物模型识别和确证、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作用机制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已进行了当归活性成分在家兔体内吸收和代谢的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工作。利用色谱指纹图谱技术,通过对家兔灌胃当归前后血液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可同时分析和筛选被吸收到家兔体内的当归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在血液中的代谢组分。中药代谢组学可用来研究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探究其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提供整体系统的分析平台。用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和GC-MS二维联用色谱仪器,首次进行了生长过程中当归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代谢组学研究。通过对生长期当归的代谢指纹谱研究,发现当归主要药效成分之一藁本内酯的含量在生长过程中呈现动态递增变化,在成熟期藁本内酯含量达到峰值,同时其烷基酸类含量降低。本研究将为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和植物挥发性物质的代谢工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赵磊
  • 赵磊,女,博士,教授,1986.09-1990.07西安医科大学 药学系学习,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99.09-2001.07 兰州医学院学习,获得医学硕士学位,2006.09-2009.06 兰州大学学习,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药化学教研室教授,兼实验中心中药化学研究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和研究成果简介:  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有效部位的活性筛选等科研工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色谱连用技术对中药材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检测和追踪,寻找一种综合的手段研究中药。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论3篇,参编国家级教材1部,主持完成项目5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 邸多隆
  • 邸多隆,男,博士,研究员,1981.9-1985.7 在原兰州医学院药学系就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9-1998.7 在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就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9-2004.7 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就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8-2003.7 在甘肃省张掖市药品检验所工作,从事药物分析专业,先后取得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专业技术职称。2003.3-2004.1 甘肃省药品检验所工作,从事药物分析专业及中药新药研发工作,任主任药师专业技术职务。2004.2-2006.2 在甘肃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工作。  2006.3-至今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工作,取得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工作。研究员、博导、课题组长。  目前主持的主要项目有: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子课题、中科院“科技支青工程”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及其它项目,累计争取项目经费460万元。近年来申请国内专利8件,授权1件。近年来已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IF 3.096),Journal of Natural Prodcuu(IF 2.267),Planta medica(IF 1.628)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5篇,国内内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合著学术专著1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4)
  • 石晓峰
  • 石晓峰,男,主任药师,1983-1987年就读于西安医科大学药学院。1987年7月分配至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和中药药剂学研究工作至今。1999年9月破格晋升为副主任药师,2003年12月破格晋升为主任药师。2000年10月被甘肃省卫生厅确立为“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现已连续8年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动态考核复评。现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甘肃省肿瘤医院分析实验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药分析实验室主任。学术兼任甘肃省药学会理事,甘肃省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理事;兰州大学、甘肃省中医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863计划评委专家库专家,卫生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国药房》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中药制剂工艺研究和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  [研究特色] 地产中药  [研究成果简介] 曾先后主持完成科研课题5项,参与完成科研课题8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甘肃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甘肃省医学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甘肃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三等奖1次,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一等奖1次;主持完成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个并取得证书;领衔开发的20多种医院中药制剂,作为甘肃省肿瘤医院常用制剂,已累计创收800万余元。
  • 郭玫
  • 郭玫,女,教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药学院(原兰州医学院药学系),硕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现为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选,甘肃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委员。主要从事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成分分析等课程的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教学。  研究中药材及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甘肃地道药材如当归、大黄等。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测定药材中有效成分、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及指纹图谱。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鉴定的课题有8项,2项国家级,6项省级。其中4项分别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15)、三等奖(5-10)及甘肃省皇莆谧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1—7)、兰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13)。公开发表的论文近30篇,国家级核心期刊8篇,其余为省级。参加编写教材8部,其中主编1部。  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石菖蒲(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地道药材“当归、大黄”规范化种植(GAP)研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方红芪颗粒剂的研制(获甘肃省皇莆谧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1995年、2006获甘肃中医学院优秀教师奖。
  • 刘雄
  • 刘雄,男,教授,主要从事中药的质量标准及化学成分研究, 主要成果:  1、金沙绢毛菊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省级鉴定(甘科鉴字609号) 7-1  2、芦丁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药效学研究 省级鉴定(甘鉴字[2004]第083号)6--3  3、芪蛭肺胶囊治疗实验性豚鼠肺气肿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3-072)  4、扶元补脑冲剂防治Alzheimer’s病的免疫机理及对钙平衡的调节作用  省级鉴定(甘鉴字[2002]第437号)获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编号:3-25/2)  5、贞芪蛋白复合肽对衰老动物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 省级鉴定(甘鉴字[2004]第099号) 7—4  6、脑瘫丸补肾健脑实验与临床研究 省级鉴定(甘鉴字[2001]第488号)9--3  7、扶正补脑冲剂健脑益智作用研究 省级鉴定(甘鉴字[1999]第227号)获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证字第3-33/5号)
  • 王兰霞
  • 王兰霞,女,主任药师,1983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药学院,同年分配至甘肃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从事中药及中成药成份分析、仪器分析、新药研究、中成药检验等工作。  1989年10月晋升为主管药师,1994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主任药师,1998年10月破格晋升为主任药师。1996年1月任中药二室副主任,2003年6月任中药二室主任;2004年8月任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项目服务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6月任甘肃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2006年12月任甘肃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测与评价中心副主任(兼)。1998年被评为甘肃省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卫生系统优秀专家,2001年被评为甘肃省第二届优秀女科技工作者。2005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聘请为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化学会色谱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及国家GMP检查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标准化。我国传统中药资源丰富,应用历史悠久,近50年来在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这一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医药市场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甚至落后于日本、韩国、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传统药物市场年年递增,但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在传统药物市场销售额中仅占3%。  造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关键的原因,是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缺乏客观的、科学的标准规范,无法得到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承认与共识,严重制约了现代中药制药工业的发展。  中药标准化的研究,将有利于(1)促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的提高,为建立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国家质量标准提供坚实的基础;(2)提高复方中药的研究和质量水平;(3)强化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4)促进对外贸易。  应用HPLC、GC、TLCS等技术手段,结合甘肃药材资源优势,以传统中药的发掘和提升为目的,在GAP基地建设,指纹图谱研究,中药标准提取物、中药饮片、中药新药研制(包括药学及药效学),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二次开发(包括仿制、改变剂型、中药保护、质量标准提高等)等方面进行研究,促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人致力于中药标准化的研究,先后参与多项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原国家三类新药及保健药品药学部分的研究工作10余项,其中前列泰片、五味沙棘颗粒已获国家新药证书。承担多个国家药典委员会部颁标准复核及药典品种质量标准的起草和复核工作。
  • 彭晓霞
  • 彭晓霞,女,教授,先后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兰州化学物,进修学习相关专业理论及中药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学院各学科化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及中药质量标准的科研工作。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省、厅级科研课题。主讲本科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化学》;中药专业研究生《仪器分析》等课程。在国家级及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质量标准。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省、厅级科研课题:“超分子化学研究”、“甘草次酸提取工艺的改进研究”、“夕阳养身液的开发与研究”。作为主持开展了以下课题的研究:“中药与环糊精包结作用的研究”、“小儿感冒颗粒的工艺改革”、“参生滴丸的制备工艺与质量研究”、“中药专业化学课程体系研究”、“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研究”。
  • 魏舒畅
  • 魏舒畅,男,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制剂新技术、新剂型及中药新药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中药制剂纯化工艺及透皮给药制剂研究。主持完成省级课题6项,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其中1项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获得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二、三等奖;参与完成省级课题2项。撰写专著《制药工艺学》(长春出版社,2002,副主编)一部。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在研课题5项。《制药工艺学》副主编,参加编写全国高校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  已完成课题  1.祛斑养颜汤剂型改进研究.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鉴定[2003] 第080号(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2.于氏萎胃宁剂型改进研究,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鉴定[2004] 第056号,(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  3.复方鼻炎汤剂型改进研究,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鉴定[2004] 第054号。  4.复方糖尔平制剂工艺研究,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鉴定[2004] 第055号。  5.复方红芪颗粒剂的研制,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鉴定[2003] 第454号。(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  6.于氏增食颗粒剂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省教育厅资助,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鉴定[2007] 第080号。  7.中药复方的药效优先型超滤工艺筛选模式研究,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鉴定[2007]第493号。  8.消糖优冲剂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省教育厅资助,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鉴定[2007]第079号。
  • 景明
  • 景明,男,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制剂工艺与新剂型研究。现从事《中药药剂学》、《医药企业管理学》、《中药制药设备》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新药“花百胶囊”的研究开发,新药证书号国药证字Z20040109,国家新药“复方甘草含片”(商品名:甘帝欣)的研究开发,新药证书号国药证字H20060463;负责完成了“心可宁胶囊”、“血脂灵片”等10个国家药品的注册,负责完成“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申报;负责完成“贯众阿司匹林片”等5个品种国家药品标准起草;主持完成“复方甘草片挥发性成分β-环糊精包合的实验研究”、“清瘟解毒分散片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2项科研课题,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独一味滴丸中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限量检查研究”等科研论文10余篇,目前主持“归蓉通便胶囊的研究开发”等各级在研课题5项。
  • 邓毅
  • 邓毅,男,45岁,汉族,教授。 1986年6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疗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8月甘肃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班结业。现任甘肃中医学院药学系副主任,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药学》、《药用动物学》、《中药学专论》等教学工作、中药及复方的应用、中药不良反应等研究工作。在国家权威杂志及省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鉴定科研课题10余项,获甘肃省药学发展三等奖1项,编写全国高等教育《中药学》、《中成药学》二部。中药及复方的应用研究、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从多方面对单味药、药物配伍及复方制剂进行临床前的药效学与毒理评价。  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肾毒性研究》,从氧化-抗氧化、微血管舒缩状态、细胞能量、肾脏功能等多角度证实该方除关木通外,马兜铃科细辛可引起令人畏惧肾脏等损害,肝脏部分指标提示也会导致一定的损伤。实验显示若长期大量应用细辛会在体内多脏器沉积,进而引起中毒性的脏器损害。  2、《甘草与甘遂相杀相反关系的实验研究》,从氧化-抗氧化、微血管舒缩状态、细胞能量、蛋白质合成、心肝肾功能、组织形态学、肠管运动功能等多角度,探讨甘草甘遂二药配伍后对小鼠脏器的损害程度和促进肠蠕动功能的影响。对中药传统理论“十八反” 配伍禁忌进行实验性研究和科学评价。实验表明二药并非绝对的“相反”,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完全可以配伍运用起到“相杀”的作用。说明传统理论“十八反”虽受古人长期经验的影响,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  3、《紫草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绒毛组织分泌功能的影响》,从组织培养学等方面发现中药紫草在抑制孕鼠胚胎组织生长和体外培养人绒毛组织分泌功能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说明中药紫草在预防早孕和终止妊娠方面疗效可靠。  4、《甘肃资源油松针叶有效成分综合利用与开发》,研究我省天然资源油松的营养价值,利用油松松针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生产出许多有价值的松针产品,如松针粉饲料添加剂、护肤美容品、医药制剂等。油松在我省分布密集,资源丰富,充分利用被废弃的松针为原料能研究生产出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产品,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将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 高慧琴
  • 高慧琴,女,教授 硕士生导师 学报编辑部主任。1980.9.-1985.6.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读书,1985.7—1991.8. 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系中药教研室从事中药学教学 助教,1991.9-1992.9. 上海中医学院《中药学》助教进修班进修学习一年,1992.12-1998.6. 中药学教学及科研 讲师 中药学教研室副主任,1998.7—2003.12.中药学、美容中药方剂学教学及科研 副教授 中药学教研室主任,(其中2002.4. 考取执业中药师 2003.12.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协作建设单位北京—甘肃中医学院《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 2003.9.-2005.7.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04.1.-2008.11.中药学、美容中药方剂学教学及科研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2008.12.-2009.9.中药学教学及科研 教授 硕士生导师 药学系副主任  中药美容抗衰老研究——擅长于中药美容新产品的研发及实验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有:  1.“养颜祛斑颗粒的研制与开发” 2004年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养颜祛斑面膜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研究” 2004年获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三等奖 第一完成人  2.甘肃地产中药临床应用研究——款冬花、秦艽等中药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  “款冬止咳糖浆制备工艺研究” 学院中青年基金课题 已结题 课题负责人  “款冬止嗽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甘肃省教育厅课题 课题负责人  “款冬止嗽颗粒止咳化痰药效学研究”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8.第26卷第4期第一作者
  • 韩涛
  • 韩涛,男,1966年8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从事临床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讲授《临床中药学》、《中药传统理论与临床应用》、《中成药学》、《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①中药性能和配伍规律研究;②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疾病临床应用研究。临床上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胃肠病证及一些疑难病症。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3部,省级科研成果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5项,获奖2项。主持在研课题4项。  主要学术成果:  1.平喘胶囊对实验性大鼠气道平滑肌增生的影响及平喘作用实验研究。甘科鉴字[2005]第073号,并获2008年甘肃省药学发展奖。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肾毒性研究。甘科鉴字[2006]第003号。  3.肝郁证与大脑皮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相关性研究。甘科鉴字[2006]第012号。  4.知柏地黄胶囊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分泌功能的影响。甘科鉴字[2004]第360号,并获2006年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  5.舒康平喘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研究。《中医研究》,2008,21(3)。  6.破茎松萝不同用法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比较研究。《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3)。  7.舒康平喘胶囊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增生的干预作用。《中成药》,2008,30(1)。  8.制附子及其不同配伍对小鼠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2)。  9.舒康平喘胶囊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  10.益智口服液对智能迟缓儿童智力结构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5,12(9)。  11.融肝胶囊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  12.通降导滞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1)。  13.《内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2003年4月,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14.《免疫中医药学》,2002年10月,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主持在研课题:  1.消痰化瘀抗纤方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其胶原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2.奇应内消巴布膏剂的研制。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3.舒康平喘胶囊新药开发研究。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4.红芪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作用的研究。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东路35号
  • 电话:
    电话:%u0030%u0039%u0033%u0031-%u0038%u0037%u0036%u0035%u0033%u0033%u0037;传真:%u0030%u0039%u0033%u0031-%u0038%u0037%u0036%u0035%u0033%u0033%u0037
  • 邮编:
    730000
相关推荐
陕西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陕西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云南艺术学院师资好不好,云南艺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四川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大学师资好不好,四川大学师资怎么样 新疆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